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科技 > 科技博覽
投稿

新療法層出,艾滋病無藥可醫(yī)的時代即將終結?

2018-11-29 11:37:24 來源: 新京報 作者:鄒瑞雪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     近日,武漢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張同存、顧潮江兩位教授收到國家知識產(chǎn)權局發(fā)明專利證書,發(fā)明名稱是“一種治療HIV感染的嵌合抗原受體的重組基因構建及其應用”。

他們于2017年10月在國際臨床實驗注冊中心完成CAR-T治療艾滋病的臨床注冊,并開展人體臨床研究試驗。目前,治療了兩例艾滋病患者。一例治療3個月,HIV指標迅速下降;一例治療9個月,已完全清除HIV。

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在戰(zhàn)勝艾滋病的道路上看到了曙光?

多種療法讓攻克艾滋病不再是幻想

事實上,自二十一世紀以來,隨著大量創(chuàng)新藥物和療法的涌現(xiàn),艾滋病早已不再是令人談之色變的不治之癥了。

據(jù)BBC中文網(wǎng)報道,接受正確治療的艾滋病毒攜帶者的壽命正在變得越來越長,其中約有一半艾滋病毒攜帶者的病毒得到抑制,意味著他們體內(nèi)的艾滋病毒的數(shù)量已經(jīng)是常規(guī)血液檢測限度以下了。而這樣的艾滋病毒攜帶者,即使與他人發(fā)生性關系,也基本上不會將病毒傳播給伴侶。甚至,對于有生育計劃的病毒攜帶者,藥物控制也可以幫助他們生下健康的寶寶。

可以這樣講,目前通行的傳統(tǒng)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(Anti-RetroviralTherapy,ART)就已經(jīng)可以實現(xiàn)某種意義上的艾滋病的治愈。

當然,一直以來,科學家也都在思索完全治愈艾滋病的創(chuàng)新療法。其中,免疫療法就是近年來脫穎而出的一匹黑馬。這種療法是通過設計出一種能特異性尋找并結合HIV的T細胞受體,同時指導T細胞殺死HIV感染的細胞。而患者只需要提供足夠的血樣讓科研人員將其中的T細胞分離,再將特異性識別HIV的受體導入到T細胞的表面后進行回輸。

2018年9月26日,《細胞》子刊發(fā)布了美國一機構的應用免疫療法治療艾滋病的I期臨床試驗初步結果,證實了該療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。

而來自武漢科技大學的張同存、顧潮江兩位教授的CAR-T療法,不僅能中和血液中的HIV,而且還能殺死處于休眠狀態(tài)的已感染HIV細胞。

另一種稱之為“shock & kill”或“kick & kill”的方法也正在被研發(fā)。這種療法主要是針對隱藏的HIV病毒庫。它使用了一種潛伏逆轉劑來激活或攻破潛伏的HIV病毒庫,同時結合傳統(tǒng)通行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,一舉殺死這些病毒。

對艾滋病人的歧視惡化了他們的生存環(huán)境

然而,雖然治愈的前景是光明的,但當下艾滋病帶給人們的陰影確是不容小覷的。據(jù)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報告,至今年7月中旬,全球約有3690萬艾滋病毒攜帶者,艾滋病毒仍然屬于一項全球主要公共衛(wèi)生問題。僅2017年一年,全球就有94萬人死于艾滋病毒相關病癥。

與此同時,在21世紀的今天,人們對艾滋病仍然有頗多誤解。許多人因持有”皮膚接觸和唾液接觸“會導致艾滋病毒的傳播這一錯誤觀念,而對艾滋病人避之而不及,甚至產(chǎn)生歧視。這對艾滋病人的生存環(huán)境無疑是雪上加霜。

“早診斷,早發(fā)現(xiàn),早治療”,是克服所有疾病的最佳方案。這種觀念對艾滋病毒的攜帶者尤為重要。越早積極用藥,病毒的變異和增殖就越容易被控制。在今天,倘若一個人在20歲左右感染艾滋,只要按時用藥,堅持參與治療,他可以多存活40年。

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。在這一天,無數(shù)的科研工作者仍舊奮斗在第一線尋找治療艾滋病的新藥。在這一天,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?qū)Π滩《嘁稽c了解,對艾滋病人多一點包容和關懷。在這一天,也愿所有艾滋病人能保持一貫的信心,堅持用藥,勝利的曙光也許就在明天出現(xiàn)。

責任編輯: 任志強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(wǎng)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(wǎng)所有。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(wǎng)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(lián)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(wǎng)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1040200066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