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人物專訪
投稿

新浪山東獨家對話《山師學者》:原山東師范大學校長陳龍飛

2017-01-25 22:25:50 來源:新浪網 作者:王寧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      

 

U10485P1333DT20170103163133.jpg

 

 

      “作為教師,就一定要以德育人、為人師表、言傳身教。”這是學生們最常從陳龍飛先生口中聽到的話,也是陳龍飛先生多年來一直踐行著的教書育人準則。

        陳龍飛,1933年11月生,福建漳平市人,自1952年考入山東師范學院(今山東師范大學)地理系并于1956年畢業(yè)后留校任教以來,已經在山東師范大學度過了六十余年的時光。在校任教期間,陳龍飛歷任地理系主任、副校長、校長等職務,于1999年退休。陳龍飛先生長期從事高等學校教學、科研和學校管理工作,專長人文地理學,在該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。其代表性論著有《延伸小清河與京杭運河溝通的設想及其對山東省經濟發(fā)展的意義》、《人地關系叢書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·山東省》、《山東省經濟地理》、《中國人口·山東分冊》等,在地理學研究方面,對齊魯大地傾注了多年的心血,并在很多方面有著系統(tǒng)而獨到的見解。
        幾十年的歲月,令陳龍飛對山東師范大學的一草一木、一磚一瓦、一路一樓都非常的熟悉,有著深厚的感情。他一直強調,自己能有今天,都是山師對自己教育和培養(yǎng)的結果。
        新浪山東《山師學者》欄目將帶您走進山東師范大學,獨家對話陳龍飛先生,一同領略這位學者的別樣風采。
     
        新浪山東:1956年7月,您從山東師范學院地理系畢業(yè)后留校任教,您與山東師范大學有著六十余年的不解之緣。在這超過一甲子的時光中,有沒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?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陳龍飛:我是福建人,1952年在龍巖一中畢業(yè),是我們村里的第一個高中畢業(yè)生。龍巖一中是一個百年老校,文化底蘊深厚,學校校風很好,師資隊伍很強。我在那里受到了熏陶,學會了做人。這為我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。1952年是全國解放后第一次全國統(tǒng)招,我正好趕上這個機會,參加了高考。當時是全國統(tǒng)一調配志愿,我被分配到山東師范學院地理系。
       從福建到濟南,我整整走了五六天的時間。后來到了山東師范學院,這是山東師范學院第一屆四年制本科生。到這里上學四年、工作半年之后,四年半才回老家,回老家結婚。這四年半,一出來就四年半回不了家,一是交通不便,二是沒錢。結婚以后就是在山師過了16年單身生活,每一兩年回家一次探親或者是家屬來這里探親。吃食堂、住集體宿舍。從那里開始,到1999年退休,我整整在山師工作了43年的時間。我1952年來的時候,還是在經五路緯九路的一個破平房里頭上課。1953年在千佛山校區(qū)建校,我們還參加過這里的建校勞動,到現在我已經在山師待了64年的時間。所以我對千佛山校區(qū)的一草一木、一磚一瓦、一路一樓都非常的熟悉,有著深厚的感情。我有今天,應該說是山師對我教育和培養(yǎng)。作為一個老山師人,我深深感到現在的山東師大,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       山師1950年建校的時候,就有一大批非常好的、水平非常高的教師。1952年院系調整,齊魯大學又有一部分學科、設備、圖書合并到山師來,更加壯大了山師的建校的規(guī)模,提升了教師的水平。包括解放前的復旦大學的校長、華東大學的一些知名教授,還有原齊魯大學的一些知名的教授到山師,這都極大的補充了山師的師資水平。
       我在山師60多年的經歷,從最基層做起,1956年畢業(yè)留校,1960年晉升為講師,1964年擔任系教學秘書。1973年經過文化大革命停課停招以后,地理系開始招生,那個時候學校任命我為系副主任。1977年恢復高考,1978年我擔任地理系主任,1984年底我到學校擔任副校長,1990年到1995年我擔任學校的校長。整個在山師這60多年就走過這么一個從助教、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,從系秘書到副主任、主任、副校長、校長的歷程。所以我剛才說,我說我是山東師大把我培養(yǎng)起來的,我有今天是山師大培養(yǎng)、教育成長起來的。
       1985年,我擔任副校長的第一年,分管科研、人事、產業(yè)開發(fā)、師資培訓等等。那個時候剛剛計劃經濟,國家比較開放一點,學?梢愿汩_發(fā)、可以搞產業(yè)。學校黨委叫我分管學校產業(yè)開發(fā),我?guī)еa業(yè)辦的同志到勝利油田去,勝利油田有我們的學生,我和勝利油田教育學院,當時勝利油田在東營市里有一個教育學院。我就和和東營教育學院談,我說山師和你們對口,我們學校幫你學校師資隊伍培訓,你如果缺教師,山師可以派教師來給你講課,你的教師也可以到我們山師來進修,我們可以捐獻給你們一部分圖書,兩個學?梢院献鹘涣,我?guī)湍惆呀逃龑W院辦好。這樣和勝利油田領導談,多次談判,我?guī)еa業(yè)辦跑了好幾趟,終于把這個合同簽下來了。山師和它做為合作學校,就培訓教師、派教師上課,他們的教師到我們這里進修,我們給他提供一些設備和圖書。項目總經費是172萬,分兩次給我們匯到山師。當時的172萬是個什么概念呢?當時我們的工資不到100塊錢一個月,172萬我覺著這個得相當現在四五千萬。管梅谷校長,當時他是校長我是副校長,他曾經這么說,老陳你這個項目做得很好啊。這是一段小節(jié),也不是說對學校什么貢獻。我就說我做事的時候,叫我分管什么事我把它辦好,為學校發(fā)展做點工作。
        山師在改革開放以前,它是完全一個師范性質的大學,擔負著培養(yǎng)中學教師的這樣一個任務。做為一個師范院校,它是培養(yǎng)人的地方。做為教師,必須是愛國愛黨、愛校,必須是有道德、為人師表、以德育人、大度包容。山師的校訓和校風,實際上就是山師大的一個精神的結晶或體現,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。我理解的山師的文化內涵,最重要的就是以德育人、崇尚道德、為人師表、言傳身教、學術自由、追求創(chuàng)新。山師有了這樣的精神和內涵,它培養(yǎng)出了大批的學生走上社會,在各個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,這是我們做為山師人值得驕傲和感到自豪的。辦好一所大學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改革創(chuàng)新。學校要更好的發(fā)展,改革創(chuàng)新是一項永遠在路上的工作。
       我在學校任職期間,我覺的最讓我感到欣慰的、最讓我值得回味的主要有這么幾件事。
       首先我在學校任職期間,我提議并獲得學校同意,成立了地理研究所。在地理研究所的同志們的努力下,創(chuàng)辦了一個期刊,叫《中國人口·資源與環(huán)境》,而且把這個刊物的編輯部,設在省屬的學校里頭,這是少有的。當然大量的工作是地理所的同志們做的。但是在那一年,1991年,我跟隨地理所的同志,跑了三趟北京,找了科技部的領導鄧楠,就是鄧小平的女兒,通過做了大量的工作,獲得科技部的同意,并且通過鄧楠去請鄧小平同志,給題寫的刊名。這是我值得回味的一個事情。
       第二個事情是,改革開放以后我擔任了好幾屆的山東地理協(xié)會的理事長和山東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,在我快退休以前,全國地理教學研究會一致提議我擔任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,這是個全國性的,它全名叫中國教育協(xié)會地理教學研究會,實際上就是集中了全國所有擁有地理專業(yè)的綜合性大學、師范大學的所有地理教育工作者,來研究改革地理教學方面的工作,我擔任了一屆理事長,這也是少有的。這是讓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。我為什么說改革創(chuàng)新是學校發(fā)展工作永遠在路上的一件工作?我是1995年從校長的職位退下來,1994年以前,山東師范大學教師里頭只有8、9個博士、2個博士生導師,一個是我們管梅谷校長,一個是歷史系的劉祚昌老師。我當時在學校的時候就覺得,山師作為山東省的一個重點大學,博士生太少,博士生導師也太少,山師也沒有博士點。1994年我們出臺的一整套的引進博士生的政策,包括給家屬子女、給家屬安排工作,給子女解決上學問題;給一定的科研啟動經費,給一套住房,給免費安電話等等。那一年我們引進了9個博士。在我最后主持一屆職稱評審,當時進來的幾個博士生,他們申請副教授,到了評審委員會上通過審查材料,我覺的有幾個博士生確實非常優(yōu)秀,在讀博士期間就發(fā)表了好幾篇高水平的文章。我想這些年輕的博士,就其發(fā)表的文章的水平來講,有的已經超過了我們學校的教授、副教授的水平,因此在職稱評審委員會上我提議要破格把這些優(yōu)秀的博士生提為教授。我?guī)缀跏钦f服了所有評委,把優(yōu)秀的年輕的博士生破格提為教授,這樣通過投票,提了5個博士生成為正教授,報到省里了,也獲得通過。這五位博士生現在做的都非常出色、非常優(yōu)秀,有兩個到山大去了,都是山大的泰山學者、二級教授,有一個到清華去了,還有一個在山師、一個在曲師。
       還有一點我要說的,我是1999年3月份退休的,已經超過了65歲了,在我還沒有退休以前,1998年,我去參加籌辦民辦學校,山東英才學院,我是第一個省重點大學校長,還沒有辦理退休去參加籌辦民辦高校。當時啥也沒有,既沒人也沒錢,也沒有學生,只有教育廳的一份文件,就是同意籌辦山東英才專修學院的文件。他們主持籌辦的人來請我去參加,一塊做這項工作,籌辦學校。我當時猶豫了很長時間,結果在他們強烈的要求下我同意了。但是我當時確實心里有很大的壓力,有些老師和領導,包括山東省有知道我的、了解我的,都覺得你作為山師大的校長,你去參加籌辦民辦學校,給你一個常務副院長,你值當的嗎?你求的是什么?你家里錢不夠用嗎?你想圖拿一份工資嗎?我心里壓力很大。但是我有一個信念,我覺的我在山師走過幾十年的歷程,也做過管理工作,我想試試看我?guī)椭I辦一個民辦高校,通過我努力,通過我這一生所積累的這些教學和管理的經驗,試試看我能不能辦好。因為我考察過國外的高校,包括美國的好多高校,美國兩三千所大學,前五十名的大學,有民辦的也有公辦的,但是從第一名到第十九名,全是民辦的,包括哈佛、普林斯頓、哥倫比亞等等這些大學,前十九名都是民辦大學。我的想法就是我們國家這個13億人口,受大學教育的人很少。在1999年擴招以前幾乎是20個高中畢業(yè)生中選1個。要靠國家投入,所有的大學都是公辦的,是不可行的。必須有社會的力量投入,利用社會資源來辦大學、辦民辦大學,公辦民辦,兩條腿一塊走。所以我決心去做,我可以試試。我什么也不圖,我就想利用我在高校的多年的經歷或是管理經驗,試一試通過我的努力來為中國民辦大學。我相信西方民辦大學能辦好,在我們國家民辦大學也一定能夠辦好。這是我當時的原話,現在值得欣慰的是,我在英才學院的前后八年,1998年去到2006年退出來,我早出晚歸,中午帶飯,睡學生的雙人床,中午在那里休息,吃食堂,有時候中午自己帶飯,這樣一步一步的,從一個開始是自學助考、助學自考到自己能夠頒發(fā)?茖W歷的山東英才職業(yè)技術學院,一直到現在成為民辦本科高校,前后不到20年,山東英才學院已經成為一個國內知名的民辦高校,多次的民辦大學的排行榜,它是全國第三、山東第一,我覺得我能夠為民辦教育做點工作。我感到這是我覺得非常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情。
       我講課很隨意,我主要有時候也是拉呱的形式,我更注重的是教育學生怎么做人,做一個正直的人,做一個大度包容的人,只要把人做好了,你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發(fā)揮的更好。做為一個教師來講,一定要以德育人、言傳身教、為人師表,這是很重要的。你有形無形的去影響學生,你自己怎么自學,你自己怎么教育學生、教育自己的下一代,學生是看在眼里、想在心里的,他永遠都會記住你。包括我現在我都記得我小學、中學、大雪的老師怎么教我的。我覺著我們做一個教師來講,就要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學生、去教育學生。我覺得欣慰的我直接帶出來的學生、教過的學生,我覺得總體來講都還不錯。本科生就不用說了,因為太多了說不過來,就我?guī)С鰜淼膸讉碩士生,現在他們在各自崗位里都做的挺好,從政的、搞研究的、當老師的都還做的不錯。我覺得這是我一輩子值得欣慰的。
     
        新浪山東:您的代表性論著有《延伸小清河與京杭運河溝通的設想及其對山東省經濟發(fā)展的意義》、《人地關系叢書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·山東省》、《山東省經濟地理》、《中國人口·山東分冊》等等,您在治學時遵循的原則有哪些?
     
        陳龍飛:地理學,它是個跨文理的一個綜合性學科,它是涉及到自然、人文、經濟、社會多方面的學科,它的核心是研究人和自然的協(xié)調、和諧,探索社會經濟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為國家社會經濟發(fā)展提出建議和解決問題的途徑。因此地理科學,它對于國家、對社會經濟發(fā)展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學科,具有它科學理論性,還有它的應用。所以做為地理科學研究來講,應該是更加注重適應國家社會發(fā)展,需要探索和解決問題的做為研究的一個主導思想。因為我?guī)醉棾晒,比如說我和山東教育社路延捷同志合作的《研究小清河與京杭大運河溝通》,它的應用性就很強,對山東省的經濟社會發(fā)展有重要的意義。我們知道這個小清河是山東省、也是全國河海連通的一個重要河道。在五六十年代,小清河是可以通航的,水非常清澈,它主要的水源是來自濟南市的四大泉群。到七八十年代以后,隨著山東的社會經濟發(fā)展,工業(yè)用水多了,農業(yè)用水也多了,這個小清河沿岸還有很多工業(yè)污水排放到小清河,濟南市的地下水位下降,小清河的水源就逐步地減少、缺乏了,所以小清河就成了一條不能通航而且污染非常嚴重的一條河道。我們這個項目主要的想法是,把小清河通過這個濟平干渠和東平湖京杭大運河溝通起來,提取黃河水來補充小清河,來解決濟南用水,解決小清河的沿岸農業(yè)灌溉、居民用水和通航問題。因為當時國家有一個南水北調的想法,但是說實話這個問題提出來以后,好多專家學者是有疑義的,所以我們這個想法符合國家的想法。在山東省來講,我們這種設想也有點超前性。這個設想提出來以后,很快得到了省里領導的重視,當時梁步庭省長就做了批示,批示給有關的部門,要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評估,認真的研究、組織、實施。時間不久,當時的省計委,1985年專門下了個文件,同意把這個建議列入“七五計劃”。我不知道什么原因,不知道是因為當時經費有問題還是什么原因,“七五計劃”的時候沒有實現。但是現在看來,國家南水北調,就是因為我們國家北方缺水、南方水量相對大一些,現在已經實施了調長江的水通過京杭大運河、通過我們山東的南四湖到東平湖,再穿過黃和,再調水解決北京、天津的用水問題。山東利用國家的南水北調和黃河的一部分水,現在也在實施西水東調。我們知道山東是個缺水的省份,特別是膠東缺水。如果這個方案逐步實施了,不僅可以解決小清河的通航和沿岸用水的問題,同時也可以利用國家南水北調、再到山東實施西水東調,來解決濟南用水、小清河的通航和沿岸居民用水和農業(yè)灌溉,同時還可以解決膠東的用水問題。所以我們這個課題這樣一個建議和設想,現在來看,是符合國家當時的設想。值得高興的是現在國家和山東省已經在組織逐步的實施,我覺得這個項目如果完全實現了以后,對山東的社會經濟發(fā)展,肯定能起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。當然還有一些像山東省經濟地理,像人地關系叢書,我負責主編的這些科研項目。我在地里系任職期間或者說到學校任職期間,我深愛地理專業(yè),我也深信地理能夠在國家和山東省的社會經濟發(fā)展,發(fā)揮它的應有的作用。我們現在看,地理學科所承擔的這些科研項目,包括我們地理系和現在的地理資源,地理與環(huán)境學院培養(yǎng)出來的歷屆的學生,到社會上適應性很強。在各個行業(yè),不管是從政,不管是經商、不管是教學或者科研部門,都在發(fā)揮他的專業(yè)的特長,發(fā)揮著很好的作用。我覺的在科研上,我的一個主導思想就是,要開拓學科研究領域,更注重應用型的項目。你做出來的成果,真正能夠為國家,為社會最少提供一個參考意見,或者是提供個解決問題的建議或辦法,不要徒有虛名,踏踏實實的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工作。這個是作為一個教師、作為一個研究者來講,應該掌握的一個重要的思想。除了這些以外我認為,我們國家,包括山東省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發(fā)展很快,隨之而來的就是資源浪費、環(huán)境污染,使得人和自然的關系矛盾越來越突出。作為地理工作者,應該發(fā)揮自己專業(yè)的特長,針對國家和社會的存在的問題,利用自己的學科專業(yè)的特長,來為國家社會發(fā)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。
 
  新浪山東:您是桃李天下的教授,您的許多學生都成為了省內外地理學界的中堅力量。您有哪些心得可以與青年學子交流嗎?有哪些忠告可以提點青年學子?
 
  陳龍飛:我教過很多課程,確實是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學生。我還是山東省的地理學會理事長、山東省地理教學研究會的的理事長。我在擔任學會和研究會理事長的時候,也多次的組織山東省的廣大的地理學會會員,進行學術交流并做學術報告,提高大中學校地理教學水平。我是傾注了我的一生的經歷和心血。在教學上我們是嚴謹的。有一個主導思想是自小培養(yǎng)起來的,特別是在山師受到我們的老師的熏陶,所以作為一個教師來講,一定要有嚴謹的科學態(tài)度,一定要在教學上,應該是以德育人,先教學生怎么做人,再談傳授給學生一定的專業(yè)知識。所以對我自己說,我這一生我就本著就是老老實實做人,扎扎實實的工作,不追求功利,摒棄功利思想,崇尚道德,教書育人,勤奮工作,為人師表。一個人,能力有大小,工作崗位不同。但只要你在本職崗位上做好了工作,盡你自己的努力 做好了本職工作,你本身就是為社會做貢獻。不攀不比,不走高層路線,不阿諛奉承,要尊重自己的人格。說實話,我走過的這個路程,我沒有送過一分錢,我沒有去敲過領導的家門,我不善言辭,我也不善交往,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。我覺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對得起自己了,我就感到欣慰。盡管工作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,或者自己也還有很多做的不夠地方,那是難免。但是我只要自己問心無愧,我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就值得,這是我做人的一種基本準則。我對自己是這么要求的,我對學生也是這么要求的。
責任編輯: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(lián)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