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教育 > 大學小院
投稿

高校開設刺繡課,男生女生一起學“女紅”

2020-06-10 08:05:06 來源: 中國青年網 作者: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“日暮堂前花蕊嬌,爭拈小筆上床描。繡成安向春園里,引得黃鶯下柳條。”刺繡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(tǒng)技藝,展現(xiàn)著濃厚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特色。近日,返校復課的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18級漢語言文學系的學生,迎來了一堂久違的線下刺繡課,課堂上男女生學習“女紅”,以現(xiàn)學現(xiàn)練方式激發(fā)學生對傳統(tǒng)技藝的熱情與興趣,讓文化傳承深入人心。

  圖為學生正在刺繡。受訪者供圖

  遵循常態(tài)化防控要求,同學們在教室里都自覺佩戴口罩,錯開落座,躍躍欲試。在老師的指導下,同學們手持繡扇,以針為筆,以線為墨,聚精會神地繡著白鵑梅、梔子花、花翎鳥等,體驗“穿針引線”的樂趣,感悟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。

  學生魏婧文告訴記者,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的“女紅”手藝,學刺繡成本不高,圖案和文字并不復雜,仔細查看說明書,再經過老師指點,只要耐心細心就能夠繡好,更重要的是,班級女生居多,練習刺繡最能培養(yǎng)女孩文靜的氣質。

 

 圖為老師正在指導學生刺繡。受訪者供圖

  徐嘉鴻是該班為數(shù)不多的男生之一,他繡的是卡通圖案“貓先生”。談起以女性為主的刺繡,他說,“女生做的細活,男生也可以大膽嘗試,而且我對自己的作品還是充滿信心的”。

  一回生二回熟,徐嘉鴻認為刺繡還是比較容易上手,并且很享受專心刺繡時心里安靜下來的感覺。

  “刺繡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,只有全身心參與其中,才能深入地了解這門技藝。”在教師阮學云看來,課堂學習是傳承刺繡文化的一種重要渠道,要身體力行去傳承中國傳統(tǒng)民俗藝術。

  圖為學生的作品。受訪者供圖

  “受疫情影響,我們還增加了一些線上內容。”據(jù)阮學云介紹,疫情期間,她以直播方式,線上教學生居家蒸饅頭、做蛋糕,把疫情給教學帶來的不便化為有利條件,讓課堂更接地氣、貼近生活。

 

 圖為刺繡課堂。受訪者供圖

  據(jù)悉,該校人文學院積極創(chuàng)新課堂教學形式,為漢語言專業(yè)開設刺繡、剪紙等傳統(tǒng)技藝課程,將民俗藝術與本科教學相結合,推進課程改革與課程創(chuàng)新,傳承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

 
 
責任編輯: 孫麗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(lián)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