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健康 > 名醫(yī)診所
投稿

陽性率上升!鼻塞、流鼻涕、咳嗽……除了流感,這種病毒也開始高發(fā),“目前尚無疫苗或特效藥”

2025-11-08 11:16:50 來源: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、中國疾控中心 作者: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

 近期,多地兒童醫(yī)院呼吸道門診患者人數出現明顯增長,不少患兒家長發(fā)現孩子持續(xù)咳嗽、流涕、發(fā)熱。

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(fā)期,近期就有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。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(fā)布的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(jiān)測情況,近期流感已經成為全國哨點醫(yī)院門急診流感樣病例呼吸道樣本檢測陽性率第一的病原體,占比達到17.5%;同時,鼻病毒感染率也較高。其中,流感病毒感染中,5~14歲病例較其他年齡組更多,學校聚集性疫情報告顯著增多。鼻病毒14歲及以下病例組檢測陽性率高于其他年齡組。呼吸道合胞病毒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。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,我國已進入呼吸道傳染病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

一般來說,秋冬季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普遍會出現發(fā)熱、咳嗽、咳痰、咽喉疼痛、打噴嚏、流鼻涕的癥狀。但不同病毒感染也有不同特點。

北京大學人民醫(yī)院呼吸與危重癥醫(yī)學科副主任醫(yī)師公丕花介紹,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見于幼兒發(fā)病,2歲以內的孩子更為高發(fā),表現為流涕、低熱、咳嗽等癥狀,嬰幼兒可能出現明顯喘息、哮鳴音;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。流感則主要為全身癥狀居多,一般癥狀較重。而鼻病毒則主要表現為輕癥感冒,會有較為明顯的鼻塞、流涕、打噴嚏等典型癥狀。

值得關注的是,不同疾病在用藥上有較大區(qū)別。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均無對應抗病毒藥物,感染后主要采取退熱等對癥支持治療手段;而流感確診后盡快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緩解癥狀。公丕花提醒,針對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對其他病毒感染沒有幫助,同時,無論是哪種病毒感染,盲目使用抗生素都是沒有益處的。

從疾控部門監(jiān)測情況來看,目前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亞型為主,在流感病毒中占比超過98%。有網友將其稱為“新毒株”,感覺“一感染就倒下”。對此,專家解釋,H3N2亞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“常見面孔”,屬于季節(jié)性流感最常見的亞型之一。王大燕表示,接種流感疫苗是有效防范流感或者感染后發(fā)生重癥最有效、最經濟的手段,目前已經上市的流感疫苗均對今年流行的H3N2甲型流感亞型有效。

新聞多看點

鼻病毒又稱人鼻病毒(Human Rhinovirus, HRV)是一種很小的單鏈RNA病毒,它是引發(fā)普通感冒的主要“元兇”之一,在成人和兒童中非常常見。是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(占30%-50%)。

為什么被稱為“鼻病毒”,和鼻子有什么關系?這是因為1956年,科學家首次從感冒患者的鼻腔標本中分離出該病毒,研究發(fā)現它的最佳復制溫度是33-35℃,這恰好也是我們鼻腔的溫度,所以HRV特別適應在鼻腔中生長,因此被稱為“鼻病毒”。

HRV全年均可發(fā)病,春、秋季相對高流行,其主要通過飛沫進行呼吸道傳播,可在器物表面存活數日,因此也可通過器物—手—鼻的接觸而傳播;主要傳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攜帶者。人群對HRV普遍易感,特別是3歲以下兒童。

鼻病毒主要“攻擊”我們的上呼吸道,對于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,比如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噴嚏、鼻癢、喉嚨痛等。同時,還可能伴隨輕微發(fā)燒、頭痛和疲勞等癥狀。大多數人癥狀持續(xù)7-10天后會自愈,不會留下后遺癥。

然而,對于嬰幼兒、老年人和免疫力較低的人群(如慢性病患者或免疫缺陷者),鼻病毒可能引發(fā)更嚴重的健康問題,比如:

1.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:特別是嬰幼兒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影響。

2.慢性阻塞性肺疾。簩σ延泻粑到y(tǒng)疾病的患者可能加重病情。

3.眼部不適:少數患者還可能出現眼結膜充血、流淚、畏光、眼瞼腫脹等癥狀。

4.并發(fā)癥:部分人可能發(fā)展為鼻竇炎、中耳炎等。

尤其是兒童,鼻病毒感染后的癥狀可能比成年人更嚴重,還可能伴有嘔吐、腹瀉等消化道問題。因此,及時識別和科學應對鼻病毒感染非常重要。

感染鼻病毒后怎么辦?

如果不幸中招出現了感冒癥狀,不要慌張,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自愈的。以下是一些應對小技巧:

1.多飲水,多休息:幫助身體恢復,減輕癥狀。

2.對癥治療:根據具體癥狀使用感冒藥,但不需要濫用抗生素,因為鼻病毒是病毒感染,抗生素對它無效。

3.避免傳染給他人:注意手部衛(wèi)生,使用過的紙巾要妥善丟棄,丟棄后立即洗手;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。

4.嚴重時及時就醫(yī):如果癥狀持續(xù)惡化,如高燒不退或呼吸困難,特別是兒童和老年人,應立即就醫(yī)。

 

責任編輯: 孫麗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(lián)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